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国的水产业欣欣向荣,形势之好、发展之快,举世瞩目。特别是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之后,我国水产生产全面高速发展,成为我国水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万t、801.69万t、4279万+,在这22年中水产品产量翻了近三番,每年平均增产170.1万+,年均增长率为9.9-.其中,1985*2000年,每年平均增产231.82万t,年均增长率11.8%.2000年比建国初1949年的52.4万t增加了1978年前,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省区没有一个,2000年就有了11个省区,依次是:山东698.2万t、广东127.12万t.淡水水产品产量超过百万吨的有7个省区,依次是:广东232.73万t、湖北234.34万t、江苏217.92万t、安徽159.80万t、湖南133.84万t、江西127.12万t、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连续12年居世界榜首,内陆产品历来居于世界首位。因此,我国水产业的发展对世界水产业的影响举足轻重。
我国水产品产量的增加,主要来自淡水养殖业的大发展,养殖业在广大农村成为农(渔)民的致富之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之途和农村经济振兴的新的增长点。
1978、1985、2000年全国海淡水养殖总面积分别为2000年这22年间共增加369.87万hm2,增长1.3倍,每年平均增加16.81万hm2,养殖面积中,淡水养殖分别为272.21万hm2、364.36万hm2和527.77万hm2.22年共增加255.56万hm2,每年平均增加11.62万hm2.海水养殖分别为10.06万hm2、27.7万hm2和114.31万hm2,每年平均增加5.20万hm2,增加了量翻了四番多,每年平均增加110.15万t,每年平均增长13.6-.占同期水产品产量总增产3742.4万t的64.8-,其中“九五”期间这一比例达到69.1-. 1440.71万t增长19倍,每年平均增产65.49万t,每年平均增长14.6%,占同期水产养殖总增产量的59.5%.淡水养殖的增产,主要来自池塘养殖。2000年,池塘养殖面积222万hm2,比1978年的72.18万hm2增加149.82万hm2,增加1.07倍,占同期淡水养殖总增加面积255.56万hm2的58.6%.池塘养殖产量1087.65万t,比1978年的49.71万t增加1037.94万t,增长20倍,占同期淡水养殖总增产量1440.71万t的72%.2000年,池塘养殖每公顷平均产量为1978年的688.7kg增产4210.3kg,增加6.1倍。可见,仅池塘单产提高一项,淡水养殖产量就增加了934.62万t.池塘养殖在淡水养殖中的位置至关重要,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举足轻重。1978年,池塘养殖面积占淡水养殖面积的26.5%,产量占65%;2000年,池塘养殖面积占淡水养殖面积的42.1%,产海水养殖是渔业各门类中发展zui快的一个门类。
1978*2000年养殖面积由10.06万hm2增加到124.37万hm2,增加了11.4倍,养殖产量由78.66万t增加到1061.29万t,增加了12.5倍。其中,鱼类养殖是海水养殖中的一项新型产业,其产量由1978年的1733t猛增到426957t,增加了245倍。对虾养殖基本走出了养殖低谷,2000年养殖产量已接近历史zui高年份的产量,与1978年相比,增加了480多倍。
海淡水养殖业大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名特优新品种在全国的推广与普及。淡水养殖中几个发展较快品种的产量,据有统计的如:河鳗1996年为14.7万多0,2000年发展到16万多0;甲鱼1993年为44270,2000年猛增到92343t;河蟹1991年为8433t,2000年猛增到23.23万0;罗非鱼1996年为11.98万0,2000年为62.92万0;罗氏沼虾1993年只有38090,2000年猛增到9.74万多0;鳜鱼1995年为3.67万多0,2000年增加到9.88万0.近几年,南美白对虾、舞鱼等也在广泛发展,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产量。海水养殖除对虾外,贻贝、扇贝和海水鱼养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海淡水养殖业的再一个特点是养殖的水域、众多的模式和养殖的技术也有很多的创新和发展。特别是苗种的繁育技术,为养殖业的大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
网箱养鱼、稻田养鱼和大中型水域的开发利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海淡水养殖业的大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水产品产量的组成比例。海水和淡水产量比例,1978年为79.7:20.3,2000年为59.3:40.7;养殖和捕捞的比例,1978年为28.9:71.1,2000年为60.3:39.7.我国在海水产品中,养殖和捕捞的比例,1978年为18.4:81.6,2000年为41.8:58.2;淡水产品中,养殖和捕捞的比例,1978年为为保护水产资源,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管理措施,2000年海洋捕捞产量首次实现了负增长。
远洋捕捞是我国水产业发展中一支突起的新军。
1985年,由一支12艘生产渔轮和一艘冷藏运输船组成的远洋渔业船队开赴西非海域,实现了我国远洋渔业的零的突破。经过了15年的艰苦努力,2000年,我国远洋渔业渔船已发展到1700多艘,涉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管辖的水域,水产品捕捞产量达到86万多0.水产业的大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的菜篮子。
全国城乡水产品交易市场繁荣、货源充足,品种多样,质量鲜活,价格稳中有降,人民满意。全国水产品产量增长情况前面已作分析,表一更为系统地展示出我国水产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至2000年,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达到33.8kg,比1978年的5.57kg增加了28.23kg,人均年增加1.28kg.渔业在农牧渔业总产值中占有的比重:1980年为1.5)、1985年为2.4)、1999年上升到11.6)。渔民人均收入:1980年为171元,1985年为626元,1999年达到4474 j元。
表一:全国水产品产量增长速度产量:万0,增长率五“曰项\期每年平均目\增产增长(%)增产())增长(%)增产())增长())增产())增长())产量一、海水产品捕捞养殖二、淡水产品捕捞养殖三、海淡水养殖占总产量(%)占总增产量(%)注:①本表产量均系新标准统计数;臼、厂里海海水②建国初期水产品产量统计分海洋、淡水和养殖捕捞,1949年淡比淡水总产量为52.4万t,1950年始分海淡,1950年总产量100.82万t,养养殖其中海捕60.56万t,淡捕40.26万t;捕比捕捞③表中1978-2000年系示改革开放的22年;五、水产品④水产品人均占有量的计算,人口数据来《中国人口年鉴》。
人均占有量(kg/(责任编辑余金)